首页  »  国内社会新闻

国内社会新闻

    南理工成立江苏首家“一带一路语言研究中心” “一带一路”小语种人才紧缺 高校增设相关专业

  • 本报讯(通讯员 朱志飞 记者 傅静怡)随着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推进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沿线国家语言的学习和运用。昨天,南京理工大学举办了“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战略研究高层论坛”,成立了江苏首家“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战略研究中心”。会上,众多高校专家纷纷表示,现今“一带一路”小语种人才稀缺,不少高校已经或打算增设“一带一路”相关的小语种专业。
      浙江大学长江学者许钧教授介绍,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,始终绕不开语言关,“一带一路”沿途涉及60多个国家,包括20多种语言,其中有不少是少人问津的小语种。“过去我们学习英语、俄语比较多,但随着‘一带一路’发展的需要,我们到沿线中亚一些国家时,不能总用英语和俄语跟他们交流,这没有办法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,也会影响到交流的效果,因此小语种人才变得急缺。”
      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戴炜栋教授也说,由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小语种人才紧缺,因此上外从去年开始,就在增设相关小语种专业。
      “我们原先是十几个语言专业,去年招生时已经增加到二十多个,其中很多都是‘一带一路’沿线的小语种,包括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语、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语等,学生一方面要学习专业的小语种,一方面也要学习英语,两者结合起来将来就业的空间更大。”
      高校除了增设相关专业,还会将老师和学生送出学习小语种,或者引进国外小语种学习的项目,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小语种的人才的培养。
      南理工外国语学院院长赵雪琴教授介绍,以南理工此次成立的“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战略研究中心”为例,就有四个重点项目,分别对应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文学、语言、翻译和法律,从各个方面掌握当地的文化民情。
      另外,现今对于小语种的翻译,也有了更高要求。许钧教授介绍,过去我们总是把语言人才和翻译人才混为一谈,实际上这是有区别的,很多人没有受过翻译的专业训练,可能只是精通两国语言,却没有办法做翻译,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需求翻译人才做“精”,在一些特定场合,要能翻译农业、工业、科技、哲学等专业术语,未来任重而道远。

国内社会新闻 相关主题

推荐关注

  •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微博 新浪官方微博
  • 点击 查看新浪官方博客 新浪官方微博